每日經濟新聞 2025-09-04 22:05:23
9月4日,在第十三屆半導體設備與核心部件及材料展上,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指出,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產業(yè)面臨十大挑戰(zhàn),并列舉了15種內卷表現(xiàn)形式,他認為,垂直整合壟斷嘗試帶來不公平競爭問題。尹志堯認為,歷史上有過不少大型芯片制造公司,既搞芯片制造又搞設備,還搞關鍵零部件,試圖通過產業(yè)鏈過分的垂直整合達到壟斷目的。
每經記者|朱成祥 每經編輯|文多
9月4日,在第十三屆半導體設備與核心部件及材料展上,中微公司(688012.SH,股價195.40元,市值1223億元)董事長尹志堯做出重磅發(fā)言。他表示,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產業(yè)存在十大挑戰(zhàn)。同時,尹志堯提到了半導體設備行業(yè)中的惡性競爭現(xiàn)象,并列舉了15種行業(yè)內卷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比如現(xiàn)場解剖復制設備、設備商與零部件商不公平條款、利用媒體詆毀競爭者等。
在解析“垂直整合壟斷嘗試”這一內卷行為時,尹志堯詳細解釋道,歷史上有過不少大型芯片制造公司,既搞芯片制造又搞設備,還搞關鍵零部件,試圖通過產業(yè)鏈過分的垂直整合,達到壟斷目的。
目前,國際上的芯片制造商與芯片設備商高度分工。芯片制造以臺積電、三星、格羅方德公司等為代表,而芯片設備商以阿斯麥(ASML)、應用材料公司、泛林集團等為代表。
國內廠商中,芯片制造商與芯片設備商同樣高度分工。芯片制造商以中芯國際(688981.SH)、華虹公司(688347.SH)、晶合集成(688249.SH)等為代表,芯片設備商以中微公司、北方華創(chuàng)(002371.SZ)、盛美上海(688082.SH)等為代表。
尹志堯之所以認為垂直整合帶來不公平競爭,就是基于上述行業(yè)特色。
芯片制造廠商處于產品良率爬坡階段或新工藝開發(fā)階段時,需與芯片設備廠商保持密切合作。但在合作過程中,芯片制造廠商需要非常關注對“Know How”(懂得如何做)的保護。
尹志堯在此次發(fā)言中也表示,其他芯片制造公司很忌諱購買垂直整合公司的設備。因為垂直整合類公司參與芯片制造或其設備進場,可能會讓這些芯片制造公司的技術和商業(yè)機密泄露。
此外,做垂直整合的廠商也可能通過其芯片制造工廠,把一些“Know How”知識透露給其芯片設備廠商。
此前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ASML時,其工作人員就表示:“信息安全是一家公司最基本的商業(yè)承諾之一,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合規(guī)和信息保護政策至關重要。”
或許,這正是芯片制造商與芯片設備商長期高度分工的原因。尹志堯也表示,歷史上有些芯片(制造)公司曾搞過設備,但絕大多數(shù)都失敗了。
據盛美上海今年7月公告,隨著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進程不斷推進,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。
盛美上海介紹,在半導體設備各細分產品中,國產化率最高的是去膠設備,達90%以上,其基本實現(xiàn)國產化。根據太平洋證券發(fā)布的《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,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》,熱處理、刻蝕設備和清洗設備國產化率為20%左右。CMP(化學機械拋光)、PVD(物理氣相沉積)設備國產化率為10%左右。此外,涂膠顯影設備正逐步實現(xiàn)從0到1的突破。
也就是說,國內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仍有提升空間,其相當一部分設備國產化率還比較低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半導體設備的研發(fā)通常需要巨額資金和漫長的時間。
“加工微觀納米結構已接近物理極限,需要集成人類創(chuàng)造的50多個學科知識和技術。”尹志堯表示,在此背景下,微觀加工設備的開發(fā)和進入大生產,需要大量的研發(fā)經費和資金支撐。研發(fā)資金甚至是設備售價的10倍、30倍乃至100倍。
他因此認為,應該鼓勵小的設備公司和規(guī)模較大的公司合起來干,減低國內設備產業(yè)的內耗,促進半導體設備產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
在第十三屆半導體設備與核心部件及材料展上,中微公司就推出了六款半導體設備產品。這些設備覆蓋等離子體刻蝕(Etch)、原子層沉積(ALD)及外延(EPI)等關鍵工藝,彰顯了中微公司在技術領域的硬核實力。
封面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-VCG41N1560744134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