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經濟新聞 2025-08-10 20:35:17
每經記者|王硯丹 每經編輯|彭水萍
近日,滬深兩市融資融券(以下簡稱兩融)余額一舉突破2萬億元,重回10年來高位。這一數(shù)字乍看與2015年牛市時相似,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市場背景與運行邏輯。
視覺中國圖
2015年,兩融余額在市場狂熱、杠桿無序的助推下迅速攀升,最終以劇烈的市場震蕩收尾;而2025年的此次突破,是在經濟結構優(yōu)化、監(jiān)管嚴格、投資者日趨成熟的環(huán)境下實現(xiàn),標志著A股市場正邁向更為穩(wěn)健、理性的發(fā)展階段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方正證券指出,兩融規(guī)模提升反映市場風險偏好提升,A股趨勢性慢牛行情有望延續(xù)。中期可關注TMT(科技、媒體和通信產業(yè))、順周期及消費板塊,短期可關注券商板塊補漲機會。
東方財富兩融余額奪冠
Choice(東方財富旗下智能金融數(shù)據品牌)金融終端數(shù)據顯示,截至8月5日,共有6只個股融資融券余額超過100億元,東方財富以232.35億元兩融余額排名第一,中國平安以218.52億元緊隨其后,貴州茅臺、比亞迪、中信證券、長江電力也在百億元梯隊。
此外,在融資融券余額排名前二十名的標的名單中,江淮汽車、賽力斯、寧德時代等新能源賽道翹楚均位列其中,近期大熱門科技股新易盛、中際旭創(chuàng)等也榜上有名。華安黃金易ETF(交易型開放式指數(shù)基金)、易方達黃金ETF則作為ETF代表,躋身兩融余額前二十強。
從近半年個券融資交易情況來看,2月7日至8月5日,東方財富一共被融資買入1655.57億元,排名第一,另一只被融資買入超千億元的標的是海富通中證短融ETF,區(qū)間融資買入金額達到1110.19億元。在港股市場火爆的背景下,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、華夏恒生科技ETF、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也均被大量融資買入。
反觀2015年6月18日(兩融創(chuàng)下2.27萬億元天量當天),除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、華夏上證50ETF、嘉實滬深300ETF外,兩融余額前十名的個券中,包括6只金融股,制造業(yè)僅有中國重工躋身其中。
從融資買入金額來看,2014年12月18日至2015年6月18日,半年時間內,融資者融資買入金額基本是以金融股為主。中信證券、中國平安區(qū)間買入金額均超過4000億元,遠高于本輪東方財富區(qū)間買入金額。
投資者行為有顯著變化
從這些數(shù)據可以清晰地看出,10年時間,投資者行為有了顯著變化。
2015年,投資者呈現(xiàn)出較為明顯的扎堆行為。在牛市氛圍刺激下,大量資金集中涌入金融板塊,對金融股的融資買入金額極高。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是因為當時兩融標的相對較少,A股市場融資融券標的僅900余只,其中股票類主要集中在主板。除了存在違規(guī)繞標套現(xiàn)因素外,投資者基于牛市普漲預期大量涌入金融股,交易行為具有很強的同質性和跟風性。10年后,A股市場兩融總體標的已達到4150只,投資者可選擇范圍大,行為更加分散和多元化。
作為金融科技龍頭,東方財富取代中信證券成為兩融市場的“券商一哥”,仍然吸引了大量資金,但其他行業(yè)優(yōu)質個股也獲得了充足的關注。從新能源賽道的比亞迪、寧德時代,到科技領域的中際旭創(chuàng)等,再到黃金ETF 、跨境資產ETF等不同資產類別,都有融資資金布局。市場投資工具更加豐富,資金流向因此更為均衡。
方正證券指出,截至8月5日,A股市場兩融余額為20003億元,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為2.3%,占A股成交比重為10.2%。從變化趨勢來看,雖然當前兩融余額絕對規(guī)模處于歷史高位,僅次于2015年高峰水平,但兩融余額占流通市值及成交比重基本處于2016年以來歷史中樞水平。兩融規(guī)模持續(xù)提升,也反映了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提升。
對于后市,方正證券認為,A股趨勢性慢牛行情有望延續(xù)。2025年以來面對外部沖擊加劇、內部困難挑戰(zhàn)交織的復雜局面,我國各行業(yè)生產仍實現(xiàn)穩(wěn)步增長,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.3%,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(wěn)態(tài)勢,宏觀基本面整體較強有韌性。上市公司盈利當前同樣處于下行周期尾聲階段,疊加“反內卷”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出臺,企業(yè)盈利后續(xù)有望逐步改善。此外,當前市場流動性寬松充裕,風險偏好顯著改善,有望推動A股繼續(xù)向好前進。從結構來看,方正證券認為,中期可以關注盈利周期位置底部回升方向,主要包括TMT、順周期等,以及消費板塊的強“阿爾法”特征標的;短期可以關注受益于指數(shù)上漲、成交量放大的券商板塊補漲機會。
封面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圖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